贵州幼师学校为了让贫困生充分认识和发掘自身积极的心理资源和能力,提升他们的自信、希望、乐观和效能感,引入心理资本的前沿理论,探索如何将心理资本构成要素运用在高校贫困生管理中的方法和途径。此外,成都铁路学校分析了在贫困生心理资本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为高校贫困生心理资本开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建议。
在学校里面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因家境贫困,缺乏社会资源,以及自身成长中缺少见识,容易导致自卑心理和自我退缩,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贫困生的情绪和人际关系水平,甚至会影响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生活。因此,如何促进贫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是学校学生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成都铁路学校认为,对于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管理最核心的环节是要提升他们的心理资本水平。心理资本作为一个国际心理学界的新理念,从积极心理学方向研究如何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及各种能力的提升,对发掘贫困生的潜能,培养贫困生的积极心理,增强贫困生应对压力,保持学习工作效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从心理资本角度看贫困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因自我意识角色认知偏差导致贫困生心理冲突和学习工作效率低
对于高校贫困生而言,他们有一种自卑感和低人一等的心理,他们更愿意生活在自己狭窄的空间里,不知如何与人交流,他们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职业容易出现问题,变得焦虑、迷茫、消沉,生活失去了目标,他们向往恋爱,盲目的追随,容易失去自我。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贫困生不能清楚的认识自我,自我评价趋向于更加消极,贫困生学习热情不高,畏惧困难,不敢尝试新的挑战,情绪容易消极低落。
(二)学校助贫方式不当而产生心理压力
贵州幼师学校建立起了以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政策体系,这些经济援助体系有力的缓解了贫困生的经济压力。但是学校对于贫困生的心理援助体系往往比较薄弱,由于学校助贫方式不当和家庭期望过高,导致贫困生容易产生心理压力,而且,对于贫困生的经济援助和心理援助涉及隐私保护问题,从而给贫困生带来更大的心理负担。
二、学校管理中贫困生心理资本开发的研究方向
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单纯物质性的资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在学校管理中需要注重心理资本的开发研究,以培养贫困生的乐观、自信、公正、幸福等积极的心理品质的手段,促进贫困生提升其价值层次,增强其主观幸福感,提高其生活满意度,确立其职业理想。因此,我们认为在学校管理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开发贫困生的心理资本的途径:
(一)开发贫困生发展潜能,提升贫困生价值感和幸福感
贫困生价值感的提升是高校必须要研究的心理资本开发途径,因为价值感的提升是贫困生感受幸福程度的重要环节,使之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都能有一定的满意度,感到生活有目标、有意义,会悦纳自己的一切。因此,如何引入个性化的帮助服务、开发贫困生个性发展的潜能,培养正确归因,激发内在需要,是获取提升贫困生价值感的有效途径。
(二)依据贫困生个性特点,设计贫困生的生涯发展
高校应该研究如何根据贫困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制定个性发展目标,建立合理、公正、有效的动力机制,促进贫困生完善自我意识,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为他们提供生涯规划和就业帮助,培养个人优秀的生涯规划能力,为今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引导正确面对生活和学业压力,提高贫困生效能感
高校要研究如何消除因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对贫困生产生的消极影响,改变贫困生面对生活压力和学业竞争的心理认知,使其能够合理得调整情绪,积极得沟通寻求社会支持,从而打开心扉,能正确面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