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机场属地化改革以来,依托各地机场发展起来的航空经济方兴未艾,从星星之火逐步发展成燎原之势。
突破单一运输功能
成为经济增长“发动机”
民航局局长李家祥曾说过,机场特别是大型国际枢纽机场,早已突破单一运输功能,也不再仅仅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而是通过与多种产业有机集合,形成带动力和辐射力极强的“临空经济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强大的辐射效应,成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综观世界,机场在发展过程中所承担的职能已经远远超越了运输功能。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曾经表示,民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不仅与旅游等相关产业存在直接的互动关系,而且对改善投资环境,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各地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尤其是在机场属地化改革后,机场在帮助地方政府发展区域经济、吸引外资、完善产业链、搭建沟通桥梁等方面,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作为传统地面交通枢纽的郑州,在经济发展转型过程中,将目光转向了机场和临空经济。
2010年,依托郑州机场的郑州航空港区迎来了富士康落户,并因此吸引了100多个产业、400多个配套企业入驻,促进河南省开放型经济实现了“井喷式”发展。次年,河南省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了83.1%。2012年,在全国进出口总额仅增长6.2%的情况下,河南省增长高达58.6%。同年,郑州航空港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0.7亿元,同比增长77.6%,成为中原经济区最具活力的发展区域。
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成为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
还有更多的城市和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克服了地域上“先天不足”的困难,借助机场建起了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广西壮族自治区依托当地机场的建设和发展,从一个相对封闭、边远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发展成为中国对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民航业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下一步,宁夏将加快规划建设以银川河东国际机场航空港枢纽为依托的航空港经济区,进一步发挥民航业在区内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打造中阿空中丝绸之路,使宁夏成为面向阿拉伯国家以及世界穆斯林地区的开放高地。”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主席刘慧说。
动力何来?
航空经济发展非“一羽之轻”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属地化改革后的10年间,机场对区域经济所产生的巨大“动力”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涡轮增压”。各地政府认识到民航业对当地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作用,纷纷加大了发展航空经济的力度。越来越多的机场在与地方经济的互动发展中,形成了良好的共赢范本。
机场发展能有效刺激区域经济发展,敦促地方经济转型。但是,伴随着经济发展,部分机场的保障能力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设计负荷,不仅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的出行需求,更无法承担起托起经济腾飞之翼的重任。
“我们不是不想扩建,但是土地规划、空域使用等方面都牵绊了我们的步伐。”国内某机场相关负责人表示。其实,这一问题在国际其他机场也出现过。伦敦希斯罗机场每年约7000万人次的旅客远远超出了设计指出的容量2500万人次,直到第五航站楼启用后,才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
或许正是看到了机场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的诸多限制,《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大对民航建设和发展的投入力度,中央财政继续重点支持中西部支线机场建设与运营;保障机场及其综合枢纽建设发展用地,按规定实行相应的税收减免政策。
吸引了空客总装线落户的天津市政府在此方面出手大方。他们不仅规划了102平方公里的天津机场临空产业区,并为机场发展预留了20平方公里用地。重庆市则在巨大的土地经济诱惑面前,将眼光放长远,预留了36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备重庆机场在远期实现规划的4条平行跑道和东西两个航站区的发展目标。《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航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则坚定地提出了“要合理划定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中长期发展用地控制保护区,优先保证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省内空管基础设施建设及各航空公司、航油保障企业基地建设及口岸设施建设等用地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