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扶贫”加出幸福新光景
拥有百年历史的南召县云阳镇铁佛寺村石头村凭借乡村旅游焕发生机
南召县马市坪乡杨盘村抓住美丽乡村建设的机遇,努力发展乡村旅游隋刚摄
□南阳观察记者刁良梓
42套石头房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整个村庄像一座青石城堡,掩映在古藤老树之中,还有情调十足的咖啡屋、清幽典雅的茶室,古朴与现代交相辉映,吸引着四方游客纷至沓来。“这个昔日贫穷闭塞落后的小山村,因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名气大振,村民坐在家里就能挣钱。”在南召县云阳镇铁佛寺村,陪同记者采访的南召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苑黎民介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组建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给新一轮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南阳将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相结合,利用自身优势和特色,盘活广泛分布于农村区域、贫困山区的旅游资源,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道路。受益于美丽的山水风光,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分享乡村旅游这一“大蛋糕”,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生活有了新模样。
景区带动就业创业成热潮
在内乡宝天曼峡谷漂流洗浴中心当保洁,家门口上班,一个月收入2000多元。这是内乡县七里坪乡大龙村贫困户李喜群如今的幸福日子。他感慨地说,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穷山沟,石头地不长庄稼,忙活一年混个肚圆,可如今他全家都吃上了旅游饭,脱贫在望。
旅游扶贫也燃起了返乡创业热。该村村支书陈松林说,旅游扶贫给当地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村民们有了希望,看到了发展的机会,“这两年全村返乡一两百人,占总人数的一半还多,有开农家宾馆的,有到景区打工的,也有在景区附近做小生意的,人均纯收入从原来的几百、几千到目前的上万元,家家住上了高楼,开起了小轿车,当上了老板。”
如今的大龙村,村美人富,经过旅游产业直接或间接解决了本村220名群众及周边村300多名剩多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特别多人不知道的是,守着好生态可过着穷日子,是前些年内乡县的真实写照。近几年,在旅游产业的带动下,景区周边的群众就地就业创业,渐渐告别了穷困。目前,全县发展旅游重点村35个,经营乡村旅游农户300多户,带动就业人口3万多人,其中5450户贫困户体现脱贫,年人均增收1.5万元以上,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拉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引擎”。
享受到乡村旅游红利的农民,在方城县也有特别多。七峰山旅游开发有要求公司与贫困户结对子、拉亲戚,经过设置就业岗位、安排就业、支持发展农家乐及旅游产品加工经营等举措,既扶智、又扶志。目前,共有近50户农民巧借景区优势创业、兴业,每户体现年均收益10万元上下。
杨集乡大河口村农家乐老板周红敏是旅游扶贫的首批受益人,从去年年初起,七峰山生态旅游区划出两个特色小吃服务区,为贫困户提供免费摊位,周红敏率先报名。说起这一年的收获,周红敏高兴得合不拢嘴:“真是没想到,仅仅经营一年,我家就积蓄了6万多元存款,这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南阳市旅游和外事侨务局的负责人说,旅游产业的发展,真正体现了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引领”,不但带动周边区域农家乐餐厅、乡村酒店、农产品特产店、游客停车场等一批旅游扶贫产业发展,还直接带动了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和创业。
农旅相结合时尚美丽又高效
如何借力“美丽资源”,让农旅融合成为乡村脱贫致富的“金钥匙”,成为南阳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课题。
楚国城是个敢于吃螃蟹的人。2012年在外打工多年的镇平人楚国城,积累了一定的资本,他无意在报纸上看到乡村旅游发展的商机,决定回乡创业。“假如农业和旅游才能成功联姻,里里外外都是收入。”楚国城想得特别透彻。
“春夏秋冬,万紫千红。”这是萦绕在楚国城心中的美丽乡愁,更是他返乡创业的原动力。如今的中原荷花博览园早已名声在外,每年七八月,各种荷花争奇斗艳,色彩斑斓,美不胜收,来自南阳及信阳、襄阳、邓州等周边区域的大批游客、摄影爱好者慕名前来,门票收入十分可观。